坯模子与土坯房 坯模子与土坯房 文 陶凯龙 在以前的东北,泥草房是最常见的建筑,庞龙的一首《家在东北》里面唱的:‘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大致勾勒出东北的奇特风景。 在全球气候没有变暖之前,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整个冬季就长达5个月到7个月,在这漫长的冬季里,保暖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重要的课题。对于以前... 馨德全媒体 2023-01-27 1 馨德
靰鞡草与靰鞡鞋 靰鞡草与靰鞡鞋 文 陶凯龙 俗话说东北有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珍稀药材,名贵皮毛倒是不难理解,为什么一种草成为宝贝呢? 实际上,只有穿过靰鞡的东北人才能够真正体会到靰鞡草的价值所在。 东北寒冷的气候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与民俗,生活用品也与关内的中原大不相同。靰鞡鞋是东北寒冷天气当中,最基本的御寒用品之一。 靰鞡【... 馨德全媒体 2023-01-27 1 馨德
童年的风箱 童年的风箱 文 陶凯龙 在早年的东北乡村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各家的外屋地【也就是厨房】锅台旁边都放一个木头匣子,叫做风箱或者风匣。 可能不明白的人要问,这个笨重的风箱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那个时候的东北,科技不发达,遭遇到气压低的天气,灶台里面经常点不着火,所以必须用风箱来吹。 说起风箱,长度大概一米上下,高度五十... 馨德全媒体 2023-01-27 1 馨德
东北婚俗 东北婚俗 文 陶凯龙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生子着实是人生一件重大的事情,结婚就意味着一个暂新的生活开始,也是人责任的担当。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而婚俗就更加不同。 生活在东北的人们逐渐习惯了满族的风情并沿用至今。青年男女的结合一定要有媒人【也称为介绍人】撮合,在相互看中后需要定亲,拉单到男方加来,... 馨德全媒体 2023-01-27 1 馨德
乡村广播 乡村广播 文 陶凯龙 百十来根一掐粗细的木杆子沿着大山夹缝扭扭歪歪排到了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又用更细的小木杆挑着一根细细的黄色胶线,分布到各家各户并穿进房檐屋里的梁柁上,电工手里拿着一个四四方方、二十几公分的红色木匣,木匣钻着小圆眼拼出一个大五角星形状【有的上面写着毛主席语录】,动人的声音就从这个小匣子传向四方,给当时物质... 馨德全媒体 2023-01-27 1 馨德
俺们东北唠嗑响四方 俺们东北唠嗑响四方 文 陶凯龙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话的确很有道理,每个地方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方言,而我认为,中国各地方言最接近普通话的莫过于东北的方言。 东北人管聊天叫做唠嗑,那我今天愿意简单唠唠咱东北自己的独特语言和背后的故事。 在当今时代提起东北话,第一印象恐怕就是著名笑星赵本山主演的小品里面略...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东北乡村粉旋子 东北乡村粉旋子 文 陶凯龙 眼前是一口直径不大、有窄沿的铝制平底的浅锅,在东北被称为粉旋子。在朋友这家东北民风民俗博物馆的一角很是不起眼,它静静的躺在那里,表面蒙着薄薄的灰尘。 朋友走过来轻轻拍着我的肩膀,“望着出神,想起了什么?” 我回过神来,长长舒了一口气,是啊,我想起了久违的故乡和那些流逝的岁月,而这物件就是一种见证吧...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绿皮车的记忆 绿皮车的记忆 文 陶凯龙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而又短暂的旅行,只是这场旅行没有返程的路,不论如何,旅程还要继续,只是自己应该把握好每一个风景。 总是在乡间的路上遇到火车,充满活力的绿,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一声声鸣笛,让大地、蓝天、白云为之喝彩,向远方,一路前行。 记忆中第一次坐火车出行,是在我很小的时候,腿脚不便的母亲为了带着我避免被...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玉米撺子往事 玉米撺子往事 文 陶凯龙在以前的东北,老百姓的主食是离不开玉米的,玉米在东北俗称苞米,可以做苞米面大饼子、饺子或者苞米碴子等主食,总之在过去的任何时代苞米是东北人的救命粮。因为是高棵作物,一株结一到两个棒子,每个棒子能够产生二三两苞米粒,因为苞米围绕一根主心骨生长,在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时代必须用手一粒一粒往下扒。人们为了节省人...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春节印象之 供奉祖先 春节印象之 供奉祖先 文 陶凯龙 在东北过年的时候,历来都有供奉祖先的风俗。 供奉祖先,在东北多称为供奉老祖宗,是对于缅怀祖先、孝敬至亲的天性所使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代一代就流传下来。 在平常日子里,一个家族不供奉祖先大家并不奇怪,但是在过年的时候如果不供奉祖先,很容易被乡亲邻里指责,因为东北的乡村很...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罐 头 罐 头 文 陶凯龙 水果罐头,作为一种食品,相信都不陌生。在当代都市或者农村的超市、小卖部随处可见,玻璃瓶中那黄黄绿绿的水果在透明汤汁的浸润下,很容易勾起人的食欲和胃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的罐头这种食品,打我记事起就对于罐头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情结,理由很简单,在当时物质匮乏的时代,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能够吃上罐头那是...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乡村月事 乡村月事 文 陶凯龙 生儿育女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必经过程,在东北乡村,坐月子更是一件大事,这关系着一个家族的兴旺与命运。 而坐月子一般最少要一个月,所涉及到的民俗也很多,首先是不沾娘家草。所谓的不沾娘家草就是指出嫁的姑娘成为人家的媳妇以后不能回娘家坐月子。有的说法是在古代人们的封建意识很浓,一些富家小姐为了追求爱情时常与穷人...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关东的童趣 冰爬犁 关东的童趣 冰爬犁 文 陶凯龙 过去的东北农村还是是不缺少玩具的,尽管在今天看来有些粗糙甚至丑陋,但是那何尝又不是一种智慧和自然的乐趣呢? 在关东漫长的冬季冰爬犁也叫滑冰车就是其中的一种。那时候也许是生态好到极致,村村屯屯、沟沟岔岔河流冬天都结冰,为孩子们的玩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我小时候,做冰爬犁是很困难的,一般...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萨满舞 关东信仰文化的图腾 萨满舞 关东信仰文化的图腾 文 陶凯龙 萨满舞,在很久以前的东北并不陌生,常见的形式就是有着所谓封建迷信色彩的‘跳大神’。说到萨满就得提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本身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以主观的意识,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东北三大怪之 窗户纸糊在外 东北三大怪之 窗户纸糊在外 文 陶凯龙 在东北,很久以前的民居,总是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窗户纸糊在外边,因此在民间流传的东北三大怪当中,窗户纸糊在外名列其中。在影视剧当中也会看到许多这样的镜头,往往屋外的人蹑手蹑脚用手抠或者用舌头在窗户纸上舔一个小眼儿,窥视屋子里面发生的事情。 其实此事说起来这和东北的...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摇篮 生命的起点 摇篮 生命的起点 文 陶凯龙 在房子的柁与柁之间穿上一根牢固的木杆,绑上两个铁环,挂上摇篮就可以悠孩子睡觉,这也许是最古老原始的育儿方式了!对于摇篮,相信生活在东北农村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俗称‘悠车子’‘腰车子’,将婴儿舒服的放在里面,轻摇并任其自由摆动,伴随着母亲轻声哼唱轻柔的摇篮曲,所谓的东北三大怪养活孩子吊起来,实则是...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蛤蟆头老旱烟的故事 蛤蟆头老旱烟的故事 文 陶凯龙 熟悉东北的人都知道,在很久以前一直流传的东北三大怪,分别是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水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在那个时代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都喜欢抽旱烟,这也曾经是东北的一大特色。 而旱烟因为烟叶长得像蛤蟆脑袋因此得名。 哈摸头烟叶又长又宽,而且较厚实,适合东北的黑土地和气候,生命力强...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山野菜 味蕾上永恒的清香 山野菜 味蕾上永恒的清香 文 陶凯龙 又是一年春草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迎面桃花竞相开放,清风中带着几丝泥土的芳香,在曼妙的此情此景中,邀约知己亲朋流连在山水之间,绝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我来自于自然,有一天也要回归于自然,将自然与自己的身体相融合,就像作家所说如同肌肤相亲了远方的故土,升... 馨德全媒体 2023-01-26 1 馨德
嘎拉哈 翻转的快乐游戏 嘎拉哈 翻转的快乐游戏 文 陶凯龙 过去的东北,特别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都爱玩一种炕上游戏,叫做歘嘎拉哈。一般都由嘎拉哈和布口袋所组成,几个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围坐在炕上,在一声声的‘珍儿、轮儿’惊叫声,打发自己快乐的童年。 关于嘎拉哈的传说都是和金代的梁王金兀术有关。金兀术少年时,父母让他进山打猎。克服重重难关后,... 馨德全媒体 2023-01-22 1 馨德
乡村 。 坊 乡村 。 坊 文 陶凯龙 在东北乡村,对于上岁数的人来说油坊和粉坊并不陌生,在当年,每个生产队和村屯都有油坊和粉坊。 油坊顾名思义是榨油的作坊,粉坊则是做淀粉和粉条的作坊,那时候有‘冷粉坊、热油坊’的谚语。 油坊的房子通常是高大宽敞的,在屋里的一头垒着几口特大号的铁锅,锅沿一周垒有用白灰掺杂豆油底子的半米多高油光锃亮的围墙,... 馨德全媒体 2023-01-22 1 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