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开鲁“阻挠春耕”事件的教训
文 墩爸
开门见山,我认为内蒙开鲁镇村干部“阻挠春耕”这事之所以连续“霸屏”“霸榜”,一方面是与已被免职的纪某面对镜头公开宣称“别找我,我不懂法”“上边让我敛钱我就敛钱”等与领导干部身份严重不相符的“雷人”言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三农发布”报道时援引的“阻挠春耕”有关,再加上当前舆论对涉官涉权标签普遍存在的高敏感性和强对抗性心态影响,最终造成了事件引燃引爆后,迅速经微博、微信、抖音等公开平台及社群圈层等互动环节蔓延扩散的高热局面,这里面有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总结和思考,不仅仅限于开鲁当地。
1.关于对事件舆论是否发生了反转的判断。在当地第二份《情况通报》详细呈现事件来龙去脉之后,有不少声音认为事件出现了根本性反转。对此,我持保留意见。这是因为通过分析舆论深层次心理可以发现,舆论对事件引燃之初产生的强烈对峙声音,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涉事镇干部“别找我,我不懂法”“上边让我敛钱我就敛钱”这些荒诞言论的对抗心理,而并非源于事件本身。事实上,对纪某这些与身份严重不符荒诞言论的评价,与对整个事件来龙去脉真实情况的评价,是两个独立的问题,要分开来看。既不能以纪某的这些荒诞言论去评价这个事件孰是孰非,也不能以事件真实情况如何来评价纪某是否被冤。
2.关于对纪某及当事人的处理观点。敬畏法律、珍惜党的干部的标签,是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时刻放在心上的一根弦,虽然纪某可能有被“话赶话”“被激怒”的语境可能,但被免职处理并不冤,这点与所有基层干部共勉。另外,我认为第二份《情况通报》事实清楚、逻辑清晰,值得一读,可以作为评价事件是非曲直的一大信源支撑。也就是说,不能以纪某瞎搞就认定涉事人员没有问题。
3.关于对当地舆情处置的观点分析。从面上的显性动作来看,对于事件的舆情处置,当地主要有三个处置动作,一是事件引爆之后作出的“对纪某停职”的表态性回应;二是之后那篇“点到为止”的情况回应;三是舆论持续高热不退之后的那篇详细回顾事件来龙去脉的《情况通报》。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三个处置动作的网上反馈,圈内读者已经看到了,足以能够说明一些问题:越是把事件摊开来摆到台面上讲,映射到舆论层面的反馈反而会越好。这也在间接告诉所有的处置部门:越是主动回应舆论焦点,即便网上热度会有一个伴随性上升,其舆论反馈的情绪烈度也会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而我们要关注的是舆论反馈的烈度,而不是纠结于热度有没有上来?
4.关于事件真实反映出的一些现实问题。一是这名开鲁政法书记言语中暴露出来的工作作风可能不是个例现象,各地都应该引以为戒,建议各地党委政府都应该尽早通过案例分析、专题培训等方式加以内部警示,以避免今天发生在开鲁的事情,明天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这是因为在媒体镜头、自媒体手机随时突然而至的情况下,如何管住嘴巴、敬畏身份,已经越来越成为基层干部的一项必备能力。二是在开展基层治理创新、调处基层难题时,不能想当然地利用考核指标将任务都压给基层,对于这块私自摊派任务、排名对比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治理是一大薄弱点,需要加以重点治理。三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将进一步增强,这意味着在调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时,要充分评估可能存在的法条依据、执行方式等方方面面的潜在风险
(来源:墩墩舆情课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