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丽|在村小做最朴素的教育
教育是点亮未来的火种,而乡村教育更是这片土地上最深沉、最坚韧的希望。
在乡村教育振兴大会上,六位来自乡村学校的老师和校长,从不同维度讲述了他们在一线的真实故事与深刻思考。
何世丽是河南省信阳市凤台村小学的校长。在她的讲述中,老师们用温暖浇灌每一颗渴望被爱的种子,让孤独的童年绽放出希望的花朵。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何世丽校长的讲述,看这所坐落于凤凰台村的小学,如何在留守困境中,用教育的微光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何世丽,是河南省信阳市凤台村小学的校长。
我的学校坐落于美丽的凤凰台村,相传很久以前有凤凰落于此处,故称凤凰台,而我们学校就建于台上。学校四四方方,一眼就能看清楚全貌。现有教学班5个,教师12人,在校学生92人。
我们学校的故事,就从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讲起吧!朵朵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
刚入学时,老师们发现朵朵性格孤僻,对学习也毫无兴趣。跟奶奶沟通时,才知道在孩子一岁时,她的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了。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奶奶说:“老师,我们年纪大了,不识字,啥都不懂,这孩子就全靠你们了。”
从教的26年里,我见到无数个像朵朵这样的孩子。目前,农村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多数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成为了校园的主角。
于是,让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办好农村孩子家门口的学校,不仅是家长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学校追求的最终目标。
为解决问题,学校开办了家长课堂,老师每周固定时间家访,并启动“云端亲情”计划,每周安排孩子和父母视频通话;开展“爱心结伴”活动,安排性格开朗的同学陪伴他们。
在大家的努力下,包括朵朵在内的很多孩子变了,课堂上能积极发言,课后也有了欢声笑语。
在家校合作的征程中,我们有过迷茫,有过挫折,但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是一颗渴望被爱的种子,只要我们用心浇灌,他们终将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在教学上,不但开足开优课程,还深度优化课堂教学,大胆创新课程融合。樊老师的语文课诗配画教学,让孩子既能在文字中触摸诗意,又能用双手创造美好。
一个留守的孩子在诗中写道:这些事,是永不泯灭的回忆,满篮的鲜花,温暖的笑容,母亲的背上。和妈妈的视频通话中,她把这首诗读给妈妈听,妈妈哽咽着许久说不出话来。
数学教研组制定大单元复习计划,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脉络,整合多知识点,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通过小班化教学,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不漏掉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这也使我们学校的教学成绩在全区评比中名列前茅。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被困于村子的小小方寸之间。我说,那就让老师带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而读书恰好能实现这一愿望。
起初学生不太喜欢读书,我鼓励老师用课下时间带领学生阅读,并坚持每天到不同的班级给孩子们读书。
记得有一次,我给全校学生讲绘本《团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而我读着读着就泣不成声了。“好丢人,他们会看不起我这个爱哭的校长吧。”我不禁担心起来。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就有一群孩子拿着绘本找我一起读书。原来读书可以让我们靠得更近,甚至彼此喜欢。
在“原点乡村学校计划”的支持下,我们成功启动了三届“蜗牛读跑”、两届“小喜鹊读书节”活动。学校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班级图书角的书越来越丰富,孩子们逐渐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上好体育课,2024年春天我们申请了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一校一梦想”项目,把学校操场铺上了悬浮地板,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家校亲子运动会”。
在没有专业体育老师的情况下,我带领老师观摩了一节又一节体育课,争取人人都能上好一节体育课。你看,准妈妈看看老师带领一年级的孩子在体育课上用游戏的方式锻炼体能;四年级学生体育课才学了一学期的篮球,就能打好一场篮球赛啦!
在艺术方面,学校利用现有资源,打造了一间独有的书法教室,让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练习。另外,还开展了“不止于美术课的画画”的美术课,孩子们创作出了令人满意的作品。读书和运动让校园充满了生机,不仅没有了打架骂人的不良事件,班级凝聚力也越来越强。特别让人欣慰的是,留守儿童在家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回家有事做了,或读书运动、或帮爷爷奶奶做做家务。
教育本色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一样;就犹如农作物春天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这也是我们一直想要坚守的教育。
上周原点丽伟老师来我校沉浸式走访后说:你知道你们学校有多好吗?你班新转来的那个女孩子说:她喜欢凤台村小学,因为学校的饭很好吃,学校打扫得很干净,学校的老师也很温柔。还有学校会上体育课,有很多好看的书可以读......
是啊!我也觉得我们学校挺好,做最朴素的教育,当最美的老师,其实很幸福。
谢谢大家!(来源:原点力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