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第一人——伍连德

          文 王锦思

2020年12月23日,我来到哈尔滨办事,正好发现有座伍连德纪念馆,就决定要去看看。而就在2020年,发生了横扫世界的新冠疫情, 我才注意到有位伍连德,在110年前,力挽狂澜,在关键时刻,用他的医术、爱心、人道、勇气、智慧,拯救了东北,也拯救了中国乃至东北亚。伍连德,(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字联星,祖籍广东新宁,毕业于剑桥大学,著名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

微信图片_20241022101152_副本

伍连德,是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控制了1910年东北肺鼠疫、1932年上海霍乱等疾病,创办了北京中央医院、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等机构,还与颜福庆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中华医学会,并创刊《中华医学杂志》。 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今马来西亚的一个州),比爱因斯坦大4天。7岁考入当地英国人设立的槟榔屿公学,接受10年制教育,学习成绩优异。1896年,考取英国女皇奖学金,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医。他勤奋刻苦,在大考中获得“基本学者”的名衔,并多次获奖金和奖章。1899年6月,获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圣玛丽医院奖学金,入该院听课和实习三年,成为该院的第一个中国实习生。1903年,他以有关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出色地通过了剑桥大学博士考试后,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1904年底,他回到槟榔屿,在珠烈街开设私人诊所,并积极参加华侨社会服务,致力于社会改革,如反对吸毒和赌博。他主张男子剪发辫,提倡女子教育,鼓励少年男女开展体育运动及创办文学会等。1907年,他接受了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聘,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不久被派赴伦敦、柏林考察军事医学。伍连德由于早年缺少学习中文的机会,回国后深感不便,到天津上任伊始即聘请教师学习中文,很快就学会了用普通话讲课。他在与梁启超、辜鸿铭、严复、胡适等人的交往中,对中国古籍也逐步有了了解,加深了对祖国历史的认识,并搜集了不少古文物。  

1910年12月,肺鼠疫在东北大流行。辛亥年(1911年)正月的哈尔滨,天寒地冻。傅家甸地区每天都有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死去,最多的一天竟然有200多人在痛苦中咽气。死者身上遍布太快大块的黑斑,犹如邪恶的蝙蝠。由于气温极低,泥土冻结,死者无法掩埋。当伍连德赶到傅家甸地区的时候,呈现在眼前的是触目惊心的场景:2000多具棺材散落在野外,更多的无主尸体暴露在风雪中。被冻得僵硬。疫情蔓延迅速,吉林、黑龙江两省死亡达39679人,占当时两省人口的1.7%,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当时清政府尚无专设的防疫机构,沙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甚至以派兵相要挟。迫于形势,经外务部施肇基推荐,清政府派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 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当时他年仅31岁,但熟谙细菌学、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学,堪当重任。他不避艰险,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索流行经路。

伍连德到哈尔滨市,针对鼠疫爆发现状,科学防治,创造了四个第一,他第一次亲手对第一例病例进行解剖,他还第一次提出“肺鼠疫”,而也是世界第一次提出“肺鼠疫”的第一人。伍连德博士还设计了口罩,让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并采取了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伍连德以其丰富的学识,严格按科学办事的精神与卓越的组织才能,受到政府的信赖和国际医学界的赞赏。在当时疫情严重的局势下,不到4个月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大流行。也创造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科学防疫实践与政府联动结合的大型防疫活动。清政府为表彰其功绩,授予陆军蓝翎军衔及医科进士。伍连德一时被国内外誉为防疫科学的权威。1911年4月,在奉天(今沈阳)召开了有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墨西哥和中国11个国家医学专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伍连德当选为主席。会上,他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这次防治鼠疫的经验,与会的各国专家交流了各国的研究成果。会后,伍连德被中国政府委任为外交部医官,同时仍保留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职位。1911年8月,伍连德扑灭哈尔滨鼠疫后,组建我国第一所防疫机构“东北三省防疫处”。

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该处隶属外交部,伍连德任处长兼总医官。他奔走海关、游说当局,筹集资金充实设备,敦聘专家,锐意经营,使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成为当时颇具规模与实力的研究机构。该处主要技术人员多为早年留学国外的南方人,并聘有德国、奥地利、俄国医学专家参与工作。伍连德在哈尔滨、满洲里、齐齐哈尔、拉哈苏苏设立了四所直辖医院,平时应诊,疫时防治。


 王锦思,吉林省鳇鱼岛人,北京鳇鱼岛文化,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二战史研究会成员。著作六本。倡议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领导人出席纪念历史事件,追讨流失国宝,举办多次展览,收藏松花江、抗联史料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