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在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战争中的卓越功勋和重大贡献

      文 雷凤祥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主席和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校长等要职。他胸怀全局,胆略过人,智勇兼备,身先士卒,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壮大、为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事业的蓬勃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一、创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努力推动东北抗联“十一大联军”的发展壮大

a8a99683f1fe4d35b6d421883b694cd3_副本

赵尚志极具战略头脑,他站在整个东北抗战的全局高度,统筹谋划建立总的军事领导机关,精心部署抗联建军大业,团结带领广大抗日将士纵横驰骋,浴血奋战。

根据《八一宣言》要求建立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精神,1936年1月26日至28日,由赵尚志发起并主持,在汤原县吉兴沟的深山密林中(今伊春市南岔林业局浩良河林场)举行东北民众反日联军军政扩大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总司令部,赵尚志被推选为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总司令。此后不久根据《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的要求,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总司令部改称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赵尚志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

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的建立,使北满地区成为东北抗联和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中心,东北抗日联军迎来了建军热潮,在原来第一至第五个军的基础上,抗联第六军至第十一军相继建立,迎来了抗联十一大联军的全盛时期。赵尚志在《关于东北抗日游击队过去与现状的略述》中总结道:“1936年本年一月初,在汤原地带由三、四两军领袖及谢、李本人与汤原游击队政治委员夏云杰共同开了一个会议,改“总指挥部”为“总司令部”,并由三军协助汤原游击队。在胜利发展与队伍已达到巩固的情况下,亦在1月28日成立抗日联军第六军(原名人民革命第六军)。春期将谢文东所部编成抗日联军第八军,李华堂所部编成抗日联军第九军,汪亚臣(双龙)所部编成抗日联军第十军。同年夏,四军二师(即四团)成立抗日联军第七军”,“勃利反日会再将第六军游击团祁致中(明山)部编为独立师”(按:1937年扩编为第十一军),“这样在北满就将一切散漫的队伍组织为统一一致的抗日联军”。

1937年12月1日,以总司令赵尚志、总政治部主任张寿箋名义签发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为召开第二次各军代表大会通知》,要求战斗在北满地区的抗日联军派代表前来参加会议,即为此时期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的实际战斗序列:

“下江:三军四师,四军各师,五军二师,六军一师,七军二、三师,八军三、四师,十一军各师;

依东:二军派遣队,三军三师,五军一师,六军二师,八军一、五、六师,九军一、二师;

虎饶:七军一师;

方依:八军二师;

汤东:六军三师;

汤西:三军九师,六军四师;

方依:救世军;

舒额:十军各师;

哈南:三军二、八师;

哈北:三军一师;

上江:三军五、六师;

龙黑:三军五师;

哈东:三军政治保卫师、教导师。”

二、创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使之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模范和向导

1933年10月10日,在珠河县铁道南的三股流(今尚志市三阳乡),由赵尚志任队长的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正式成立,赵尚志带领13名队员庄严宣誓。在赵尚志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这支部队不断发展壮大。1934年6月,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改编为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1935年1月28日,为纪念上海“一●二八”抗战三周年,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赵尚志任军长。1936年8月1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到1937年秋,第三军辖辖12个师(含政治保卫师和教导师),全军6000余人。赵尚志一直担任这支部队的军事主官,第三军的建设和发展凝聚着赵尚志的智慧和心血,他的思想、作风和战略战术,深深的影响和锤炼着这支部队。赵尚志的名字当之无愧写到了第三军的旗帜上。

第三军人才济济,来自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堂、清华大学、华中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等著名学府的高才生,他们用才华和智慧编织着三军灿烂的锦章。

作为东北抗日联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活动地域最广的精锐部队,第三军兵力主要分布在三个战区:第三军司令部和第五师、第六师、第七师、第九师战斗在松花江北岸的通河、汤原、巴彦、木兰、东兴、铁力、庆城、海伦、绥棱、通北、龙门、逊克、佛山等县;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八师和政治保卫师、教导师战斗在松花江南岸的宾县、延寿、珠河、方正、林口、苇河、五常、阿城、双城、榆树等县;第四师、第十师战斗依兰、桦川、勃利、宝清、富锦、绥滨、萝北、密山、虎林、饶河等县,第三军的战斗足迹遍及小兴安岭山麓、松花江两岸大小40余县的广阔地区。

第三军走过了辉煌的历程,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有22位正师职以上干部为国壮烈捐躯,其中包括两位军长、两位军政治部主任, 11位师长、7位师政治部主任。女英雄赵一曼生前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部主任,她宁死不屈、大节不辱的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为世人所广为传颂。

第三军是东北地区特别是北满地区各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模范与向导,创造出许多经典战例,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当时巴黎《救国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在赵尚志指挥下,第三军发展异常迅速。屡次打败日伪军,尤以三次围困宾县城,攻克五常堡,陷落方正城,计取二道河子等战役为著名。自哈尔滨东沿中东铁路,沿松花江两岸,直至沿牡丹江两岸,所向无敌,当者披靡,日伪闻之发抖”。

三、创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为党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1936年9月18日,赵尚志在汤原县汤旺河谷第三军被服厂,主持召开了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县委与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史称“珠汤联席会议”),赵尚志作了《日本在东北的法西斯统治与北满反日运动的新形势及吾党新策略之运用》的主报告及《三军西征的经验》的副报告。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员会,赵尚志当选为执委主席,并通过了根据赵尚志的报告起草的《珠汤中心县委联席会议对目前政治形势分析与我党新策略任务的决议(草案)》。

《决议(草案)》中,赵尚志针对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康生署名的《给吉东负责同志的秘密信(1935年6月3日)》(简称“王康指示信”或“六三指示信”)、吉东特委《给珠河中心县委及三军负责同志信(1935年11月26日)》(简称“吉特信”)和中央驻东北代表《给珠河党团县委及三军负责同志信(1936年3月12日)》(简称“中代信”)中的“军事上退守政策”、“劝告群众归屯并户”等右倾错误路线,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巨大勇气,用正反两方面的客观事实证明了执行这一右倾路线产生的严重危害,提出了一整套立场鲜明、符合实际的正确路线,制定了相应战略战术原则,同王明、康生的错误路线作坚决彻底的斗争。赵尚志响亮地提出:“吾党新策略全民统一战线的运用,必须是站在进攻的立场上,积极的意义上,懂得进攻和退守战略,根据实际环境灵活运用领导群众抗日反‘满’的各种紧迫的经济政治的斗争,广泛造成全民反日统一战线,并在这一统一战线中夺取无产阶级领导权”,体现了赵尚志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独立自主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政治勇气和战略思维。

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员会决定成立上江特委、下江特委和哈东特委,有力地推动了北满地区党的建设。

四、创建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极大地提高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政治军事素质

治军必治校,治军必先治校,这是现代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必由之路。1936年4月,为了培养“进步的革命的政治、军事干部”,切实加强对东北抗联各军的政治领导,赵尚志发挥自己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的特殊优势,在小兴安岭深处的汤原游击根据地创建了直属于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的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并亲自担任校长。赵尚志签署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临时简章草案》(简称《临时简章草案》,主持制定了《政军学校的各种纪律详则草案》等,对教育目的、教育要旨、教育原则等规定的十分详细、具体。

政军学校仿照黄埔军校的模式,政治课程与军事课程并重以政治课为主,学科与术科并重,具有鲜明的黄埔气概和黄埔精神。政军学校的宗旨是“适合于伟大动荡时代之新的政治知识、军事战斗技术,为创造大批军政干部,以形成有系统之政治领导与军事领导”,政治课程教授“革命的国际与国内政治常识,革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科学,革命的战略与战术等”,通过讲述政治经济学常识和中国近代史,介绍《资本论》《共产主义原理》等,以提高学员的革命思想觉悟,培养出有信仰不怕死的革命军人。军事学科除了学习进步的军事指知识外,尤其是教授“目前之实际游击战争科学”,讲述突然袭击、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术和毛泽东总结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十六字令等,强化人民战争思想,把在殖民地条件下如何开展游击战争作为一门紧迫的重要的学科列入课程教学计划。术科训练,重点让学员熟练掌握侦察、警戒、进攻、防御、行军、射击、拼刺、宿营,通信联络,以及部队的装备、供给、卫生、防护等作战技术。电讯学员半天报务课和技术课,半天军事课和政治课。针对学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加强文化课尤其是识字课内容的学习。

自1936年春至1937年秋,军校先后举办三期,在极端简陋的办学条件下,培养了近300名“政治可靠,懂得游击战术,善于指挥,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 很多学员走上团级、师级乃至军级领导岗位,成为抗联部队的领导骨干力量,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培养训练出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日寇不可战胜的巩固的抗日中心主力”,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值得大书特书的战争奇迹。

五、领导和指挥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赵尚志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既运筹帷幄,又身先士卒,运用典型的“进攻战”法和“‘先机制敌’精神”,主动游击,打得日本侵略者发出“小小满洲国,大大赵尚志”的哀叹。

赵尚志敢于并善于攻打敌人盘踞的县城和的重镇。他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从军力上破坏日寇,首先必须进行的工作是“袭击各地乡村城市(目前是小城镇,敌人兵力薄弱的城镇)”。赵尚志攻打过无数座敌伪占据的县城和重镇,其中仅第二次西征就攻克城镇二、三十座。

战役是为完成战略目标按照统一计划和指挥在某一阶段中各种作战的总称,由多个战斗组成并对战争全局产生一定的影响。赵尚志部署和指挥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主力第一次西征黑嫩平原战”、“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主力部队第二次西征黑嫩平原战役”等战役,充分显示出赵尚志高度的军事智慧和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游击战的主要作战形式是“袭击”,而赵尚志娴熟运用袭击战术,在他的文章中就提到“攻袭”、“奇袭”、“突袭”、“奔袭”、“卡击”等多种袭击战术形式,在日本关东军所办的华文报纸中,经常出现有关所谓赵尚志“匪讯”报道:如“突来大股胡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遽袭”“该匪团凶悍异常”及“强悍匪团”“匪势浩大”“势颇浩大”“大批匪团所盘踞”、“匪氛仍炽”等,给日本侵略者以“最可怕的印象”。在第二次西征中,赵尚志巧妙利用地形地物在冰趟子设伏,一举毙伤日伪军300余人(一说四、五百人)、其中包括击毙日军守田大尉等7名日军指挥官。敌人派来了不少汽车往回拉死尸,把附近绥棱、海伦和拜泉等县的棺材全买光了。据策划杀害赵尚志的凶手田井久二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笔供中交待:“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最高指挥者”,“在东北数万日本军警的死伤,是赵尚志和他所指挥的抗日军所给予的损失。”

    赵尚志精通兵法,所打的仗都不是简单地强打硬拼,而是讲究谋略,讲求战法。日军称赵尚志为“名将”, 感慨道:“匪亦知先机制人,回转退路”,颇有醋意地“评价”赵尚志所率领的部队“稍加训练满可造成优秀无比之军队”。东条英机在作战会议上曾讲:“关于匪贼的阵地工作、战斗方法、袭击要领等,已印成参考书发给各部队”。

六、领导创建东北地区游击根据地,为开展游击战争提供坚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8602dd0832404f9e9ed95b5f14dd282d_副本

赵尚志高度重视根据地建设,亲自领导创建了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形成了独特的根据地建设理论。根据东北地区的特殊战争环境,赵尚志创造出包括密营根据地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根据地,在他的文章中出现“反日区”、“根据地”、“游击根据地”、“游击区”、“旧游击区”和“新游击区”、“有保障的根据地”、“交通便利的根据地”、“密营”、“特别密营”、“中心根据地”、“中心地域与根据地”、“临时后方”等各种根据地的名称表述,丰富了根据地建设实践和根据地建设理论。

赵尚志领导创建的“哈东根据地”,仿照中央苏区建立,“在宾县、延寿、珠河、五常、双城等数县境内开辟出相当于两个县大的根据地”,约东西200多里,南北350里的范围,是根据地建设的典范,成为人民的“红地盘”,敌人惊呼“共匪的哈东乐园”、“珠河地方俨然成为一共产王国”。

“汤原游击根据地”位于汤原县汤旺河流域方圆500里的小兴安岭密林深处,设有被服厂、军用仓库、粮库、野战医院、军械修理所等多处后方基地。

“密营”,是赵尚志在东北地区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殖民地环境中创建出的一种根据地形式。从1936年起,赵尚志着眼于整个东北地区特别是北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实际,在木兰、通河、东兴、巴彦、铁力、庆城、绥棱等县的深山密林中,修建了规模巨大,布局科学,设施完备,互为支撑的几千处密营,形成密营集群,在对日寇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到1937年底赵尚志赴苏联时,北满地区仍保有广大的根据地和游击区,尤其是三江省各县,日伪只是盘踞在城市和郊区,广大农村还是人民的天下,通河县抗联密营覆盖全县70%的范围,汤原县的日伪政权机构基本瘫痪,日军称“三江省的治安极为恶劣,国家政策不能施行,匪民混淆不清”,惊呼三江省呈“全赤化时代景象”。 1937年7月16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发布《关东军第一O六三号命令》和《关于昭和十二年度第二期治安肃正计划要领》:“对贼匪的根据地,要坚决进行周密、果敢的讨伐,搜索歼灭残匪。对三江省方面,准备集中使用特设游击队。”敌人的惊恐,从反面证实赵尚志在根据地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做出的卓著贡献。


(作者:朝阳市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

载《朝阳社会科学》2021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