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与订亲
文 陶凯龙
在很早以前的东北,男女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应地相亲之事也由媒婆张罗、父母操心。男女双方在未拜堂同房之前,很难见上一面。尽管如此,作为人生的大事,人们还是极其重视病有着相当考究的民俗文化。
首先是通媒,一般是男方到了订婚的年龄后,作为家长的就会通过多方打谁家的姑娘人品、相貌、女红俱佳,一旦确定门第相当的女家,就会委托十里八村专业的媒人或者两边豆认识的、有一定威望的女人前往女家通言说合,俗称‘通媒’。按照满族流传下来的传统一般媒人去女方家每次都要携带一瓶酒,还要先后去三次,才知道诚意如何。俗话说:‘成不成,酒三瓶。’
随后是小定,女方答应议婚,男方主妇到女方家询问名字,相看年龄和面貌,如果相看满意就赠送如意、钗等做为定礼。男方主妇到女家时,姑娘要给装烟一袋,那个时代都喜欢抽旱烟,所以几乎家家都备。女方一般也到男方家里全面接触男方家庭成员,了解男方家中地有几亩、房有几间、窑有几孔、畜有几头、院落布局、室内摆设,斟酌女儿过了门是否有好日子过。
随后就开始大定,也就是正式相亲亦称相门户、对看。所谓相亲,无非是通过红娘将素不相识的两个男女约到一起,在当年思想相对保守的时代这未尝不是接触异性的一种好方法。
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未婚新婿同族人一起往女方家问名,女方家亲友都要来欢迎。女方要彻底打扫卫生,弄个窗明几净,内外整洁,女孩也要打扮一番,同时邀来姐夫舅子、七姑八姨作陪,让他(她)们评头论足,作为能否定亲的参考。此时男方和女方第一次正式相见,一般找单独的房间让两个人相互熟悉,待两个人都互相认可满意的时候,全家人要聚在一起,男方长者要致恭辞,表示愿意结秦晋之好,恭辞通常选用文雅词语,诸如‘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女方长者也要谦词答谢,谦虚一下答谢对方的赞赏。此时就算是正式订婚。
订婚以后,要行‘拜女家’礼,在祝贺酒宴上要唱满族喜歌:花花喜鹊长尾巴,你我两家结亲家,生个儿子打羊草,生个闺女掐豆角。
大定以后一般开始进行下一步‘换盅’,男方根据议下的聘礼选择吉日去女家行聘,也叫‘下茶’,聘礼放在铺着红毡子的高桌上,抬着送到女方家。陈列于祖先案前。两个亲家翁要并着跪下相互斟酒互相递蘸祭,俗称‘换盅’。女方此时要设宴款待,男方要赠银两以供跳神志喜之资。
婚已然定下,此时就要准备送日子和过柜箱,男方选好日子提前通知女方,叫做送日子。男方将新娘的彩布、衣服送到女方家陈列于祖先案前,两个亲家翁要并着跪下祭酒焚,互相贺喜,俗称‘开剪’。而女方在婚期前一天或者九天将嫁妆放置在铺着红毡子的高桌上,抬到男方家,陈列于门前,俗称‘过柜箱’。
最后就是成亲洞房。
实际上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期,依然保留着如上传统,只不过很多习俗和礼节都简化而已。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哥哥相亲,未来的嫂子和他的家人到的我家,另个人那天都穿着利落,待媒人简单介绍完毕就把时间留给两个人,可以相互认识并了解。而顽皮的我们通常趴着窗户偷偷的看,弄得两个人都不好意思。
而到真正定亲的时候也不麻烦,就是两家人聚到一起吃个饭,请媒人到场见证过一些彩礼给女方。
如今一些民俗习惯和文化逐步丢失,而现代的婚姻也似乎没有当年那样长久,不知道是进步还是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