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印象之
压岁钱 岁月流年的见证
文 陶凯龙
童年时候最开心的记忆莫过于春节,不仅仅是可以吃好吃的,有新衣服穿,还有压岁钱可以拿,要知道对于平常很少见到零花钱的我们,压岁钱可是我们一笔数目不小的意外之财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母开始给我压岁钱,一般都是用红纸包裹的,里面可能是五元或者八元,反正一年比一年多,通常是在年三十晚上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以后,在吃过除夕年夜饭以后,父亲及早的把压岁钱用大红的纸包好,哥哥和我早已经眼巴巴的望着父亲的双手,渴望那压岁钱。
我不用担心得不到,父母总是最疼爱我的,给我的压岁钱也要比哥哥的多。
父亲在给我们压岁钱的时候总是要求我们哥三个跪成一排,给祖宗牌位磕头,意味着父亲的下一代人丁兴旺,作为老陶家的一代人,他是自豪的,尽管因为有我们那么多的孩子拖累了父亲,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可是他依然引以为荣,他的思想很简单,团团圆圆一家人,苦点累点也值得。
压岁钱通常的支配方法是存在母亲的手里,因为我们舍不得花,等留到开学的时候买铅笔和本子,或者家里有用钱的时候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再也没有收到压岁钱,而每到过年的时候,我总是在感慨着压岁钱带走了多少岁月,带走了一代又一代人啊?
而至于压岁钱的历史,据民俗学记载:压岁钱,又称“压胜钱”、“押岁钱”、“守岁钱”等,是年俗的节物之一。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不过最早的压岁钱的“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专门铸成钱币的吉利品或避邪品,是小儿身上带的护身符。因为“祟”与岁谐音,所以压岁钱有“厌胜鬼祟”的巫术作用。
宋代以来,人们用现实流通钱币作为压岁钱,明清时代广泛流行。明清时代的压岁钱,由长辈用红线将铜钱串起来,吃过年夜饭后直接给予晚辈,或者在晚辈睡下后放置在床脚或枕边。如果贪睡的小孩已入梦乡,长辈则要留一份,压在其枕边底下。第二天早上,孩子起床后从枕下翻出,一番惊喜。
使用钞票后,家长们则喜欢选用号码相连(相联)的新钞票,因为“联”与“连”谐音,预兆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生”。而红纸包钞票,这种压岁钱称为“吉利红包”压岁不仅用钱,跟压岁有关的还有压岁盘,压岁果子等。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现在的孩子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多,可是他们的高兴程度以及花费的目的却和我们的年代无法比较,更多的是互相攀比和炫耀。也许真的是一个时代培养一代人吧。而对于我只有两个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