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农”书记赵贤明:带领村民过上“花样”的幸福生活
(陶凯龙)来到辽宁省盘山县沙岭镇沙岭村的鲜花种植基地,要找村书记,村民们都会告诉你,“书记准在花棚里,我带你去。”迈步走进闷热高温的大棚,一眼就能看到满头大汗,一手泥土的村书记赵贤明,浓黑的眉毛下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憨厚一笑没有过多的话语。
2016年6月,赵贤明被村民们推选为沙岭村书记。当时,沙岭村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思想观念陈旧,人心涣散不齐,村里也没有主导产业,大部分村民靠外出打工和种蔬菜养家糊口。很多村民都认为,新上任的村干部不可能带领村民致富,但在赵贤明心里却憋着一股劲儿。
“要想让经济薄弱村走上致富路,关键看产业带动。经过多次调研,我决定走‘鲜花种植’的产业发展之路。”这是赵贤明几个晚上思考加之多走多看实地考察后的决定。
万事开头难,发展大棚鲜花种植,流转整片土地建大棚是关键,而当地不少人固守着“一季蔬菜、一季水稻”的传统种植模式,不愿意掏钱盖大棚,自己也不愿意改种花卉。为尽快打开村民们的“心结”,赵贤明一方面组织村民参观本村种植鲜花成功的村民学习,接受新思想,村委会协调,以农户贷款的形式筹备大棚资金,一方面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一栋大棚花卉能顶几十亩粮田种植的效益”。
尽管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但赵贤明坚持一家家地走访下来,用心与村民交流,还是激发了30余户村民的积极性。在镇政府的指导帮助下(惠农贷),镇妇联和镇纪委多方协调,资金到位后,3个月里19个栋花棚和11个春棚顺利盖好。随后,县农发局帮助联系了沈阳农业大学,并建立合作关系,大学专业人员实施定期种植技术指导,随时有问题随时发微信。
创业没有一帆风顺的,赵贤明经常外出,到省内各个市去打探花卉行情,发现非洲菊和绿毛球市场销售量最大,效益最好,决定开始大量种植非洲菊和绿毛球。他购置了部分花苗带回到沙岭村,村民们一边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手中的花苗,一边小心翼翼地把花苗整齐地种在大棚内,看到村民们干劲十足,赵贤明露出欣慰的笑容。
过了一段日子,赵贤明像平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花卉基地,眼前的景象像一盆冷水浇在他的头上,大棚里的非洲菊和绿毛球都耷拉着脑袋,毫无生机,随后通过网络咨询,他找到了症结,是土质粘性大,湿度大导致根部溃烂,而非洲菊和绿毛球喜欢沙性土壤,在咨询种植技术人员后,他带领村民们转种雏菊,“这次转项我们成功了,雏菊开的特别好!一个大棚就收入纯利润5万余元。”赵贤明说,从那时起,他和村民们每天都泡在温室大棚里,与各种花苗朝夕相处,比养育孩子还花心思,随后,他们又增加了玫瑰、百合、芍药等十余种花卉,各个大棚里都争奇斗艳,鲜花盛开。
一年后,沙岭村新发展花卉大棚40多栋。到2019年10月,沙岭村已有45户村民盖起了大棚,种上了鲜花,一栋棚的收入就达到5万余元。
村民张丽红家在没盖大棚之前,因丈夫常常外出喝酒打麻将,夫妻两个常常吵架,家里的经济情况一直不好,2017年,赵贤明找到夫妻两,鼓励他们一起跟着盖大棚,学种花,看他们没有资金,他帮着跑贷款,看他们信心不足,他亲自传授种植技术,购置花种,自己有了好的销售渠道也先可着夫妻两个的鲜花先销售。
由于沙岭村的雏菊、玫瑰等颜色鲜艳、花期长、质量好,受到了省内各大花店的“追捧”,常常是供不应求,由于采用“订单式”销售模式,鲜花不愁销路。尽管这两年受疫情影响,鲜切花的行情不稳定,但赵贤明还是一直坚持种植鲜花,用他的话说:“花卉好管理,一次投入,多年有益,而且借棚生财,投资风险小,还是有赚头的。”大棚多了,赵贤明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招聘了当地多名村民前来学习,解决了不少人员的就业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买家,把更多的鲜花快捷、方便地送到千家万户,赵贤明与途径花卉基地的大客车、出租车、闪送等合作实施“同城送花”服务。花卉基地经营已初见雏形,实现开门红,乡亲们在“致富路”上谱写着“花”样人生,目前,花卉基地已为村民增收6万余元。
近几年,村里的致富项目多了,“商机”也就多了,不免有人“走后门”、“拉关系”,想方设法“搞特殊”。为此,赵贤明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参与监督;他通过抓好“阳光三务”,在村里开设宣传公示栏,将村里的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进展,以及资金用度等,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均“上墙”,扩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给了群众一本“明白账”,防止了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缺乏监督制约所产生的“微腐败”。多年来,他坚持一条原则,那就是请吃不到,送礼不要,好处不捞。他以德治家、以廉养家、以俭持家、以严治家,时常提醒家人和亲戚,无论在哪里都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如今的沙岭村,已成为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明星村。赵贤明也先后荣获劳动模范、农村致富带头人、“清风干部”等荣誉称号。赵贤明说他生在农村,梦在农村。带领全村百姓增收致富是他的梦想。下一步他会让周边更多村的群众加入进来,让更多的人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