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墩爸
本周末就是西方圣诞节了,结合之前“万圣节”“感恩节”期间网上舆论特征表现,针对此次圣诞节期间网上舆论可能出现的跑偏、失焦等负面风险做简要评估研判,提出下步防范处置建议,以供圈内读者参考参详。
一是炒作“不提倡、不支持”的内部工作要求。为确保内部能够及时领会不提倡、不支持过西方圣诞节的工作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单位、媒体机构都会通过内部文件通知、宣传工作提示等行政指令的方式加以内部传达,而这些行政指令一旦被人搬上互联网加以关注和话题讨论,很容易在一些舆论过度解读的叠加作用下,诱使人们产生诸如“严禁搞圣诞节活动”“禁止圣诞庆祝”这类的片面解读,形成后续话题炒作的舆论空间。
二是炮制“不倡导即禁止”的排异性舆论氛围。把“不提倡”“不支持”刻意曲解成“严禁”“禁止”,是制造社会矛盾,炮制对抗性舆论戾气最常见的伎俩。这是因为,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给网民造成的“二选一”选择余地,最容易因立场感的丧失和反驳欲的反复刺激而产生额外的争论性,具有极强的情绪对抗性,这是导致后续舆论风向发生偏离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加以重视。
三是叫嚣“谁过圣诞谁就是汉奸”的反向舆论。结合以往发现,“谁过圣诞节,谁就是汉奸”“不抵制洋节就是卖国行为”这类打着“国人自信”幌子而发出的破坏性舆论口号,往往会对一些思想单纯、想法简单的网民产生误导,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这一部分声音日益被放大而传播蔓延开来时,另一部分以批判口吻示人的所谓质疑声音也会同步伴随出现,这两股针锋相对的声音背后很可能实为同一批人“分饰两角”所为,而其最终目的实际上为了实现对“原本官方不主办、不倡导正常舆论声音”的污名化。
四是发出“自信自由在哪里”等负面影射信号。分析认为,如果不能尽早、提前对上述不良舆论苗头作出有效介入引导,任其蔓延传播而形成一股舆论势能后,后续各类体制问、反思体等“中必输”话术都会接续出现,届时再想要去扭转,恐怕会比较艰难。
鉴于上述潜在风险点的分析研判,提出如下防范处置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在宣传提示、文件通知以及群组提醒中要注意准确用词用语。为了能够让下级引起足够重视,使用加重语气、加重程度等“层层加码”方式,是指令传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比如,文件要求是“不提倡”,在层层传达的过程中,就会为了避免出现一点点的可能,最后传到基层变成了“严禁”“严令”,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建议各级部门、新闻单位、媒体机构在对内对下传达工作要求时,要注意准确用词,避免因“加码”而引发完全可以避免的舆论风险,尤其是在更易被截图的“工作群组”,需要反复推敲、慎之又慎。
二是建议各网络平台切实加强对网上营销账号的审核巡查。结合以往情况,类似“百家号”“网易号”“头条号”这些次重要的网上舆论平台,对“谁过圣诞节,谁就是汉奸”“不抵制洋节就是卖国行为”这类反向营销的账号普遍缺乏监管,导致任其传播蔓延。建议对这类刻意极端化解读的账号要及时进行约制管理,从加强内容网上传播土壤管理的角度防止这类破坏性内容的露头出现。
三是建议加大网上舆论的正面宣传引导。做好网上针对性解读引导的准备,视情适时对不提倡、不支持仅限于具有官方属性的官方平台、官媒账号,加以辅助科普,提前在舆论中划好较为清晰的判断界限,帮助可能深陷其负面陷阱的网民形成信息对称,以促成一个多元、温和、中性的良好舆论环境。(来源:墩墩舆情课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