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留遗书指认教师暴力》新闻遭删除 舆情应对不应如此
文 陶凯龙
近日,由媒体报道的标题为《九江:11岁儿子留遗书指认班主任使用暴力,父母提起刑事自诉》的新闻引起巨大舆论,该新闻报道称江西九江市双峰小学濂溪校区学生宽宽在遭受老师多次辱骂后跳楼自杀,而宽宽是班里没有报课后服务的三名学生之一,家属称,涉事教师邹某曾多次接受家属安排的游玩,还让宽宽父亲跑腿掏钱帮忙审车等。教育局对教师安排游玩等违规行为处分是行政记过、党内警告和扣除一定比例绩效工资。
随后吊诡的是新闻《九江:11岁儿子留遗书指认班主任使用暴力,父母提起刑事自诉》在多家新闻网站遭遇删除,404,显示页面不存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些网站和自媒体、公众号、朋友圈等民间舆论场该文章形成热点,多为讨论教育公平话题,教师师德败坏成普遍现象是教育主管部门惩戒力度太小,家长长久纵容的结果,家校矛盾成老大难问题,舆情甚嚣尘上。
在没有官方的权威调查报告出来之前,笔者不敢妄加评论事件真相如何,但从网络舆情应对方面看,涉事教师、学校以及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第一时间失声显然是造成更大舆情危机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网上新闻遭到大量删除丢失更引起网民和关注教育的家长们深究探索引爆话题形成热点。
教育话题从来都是社会热点话题,如此消极应对显然是舆情二次发酵的导火索。
先不论学生留遗书指认班主任使用暴力责任谁属,也不必谈教育大环境,更无需谈法治公平,仅以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角度看,无论如何,涉事教师、所在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都应该对年少意外殒命的宽宽表示沉痛哀悼、同情、惋惜,第一时间对其家属进行安慰、心理辅导甚至帮助通过司法渠道救济。
至少从新闻当中我们没有看到这些积极担当作为,而是冷冰冰的机械般回应甚至有些当事人和主管领导不回应,冷处理。
对于处理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一些地方和个人多是被动的应对,很多停留在不积极解决问题,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如赔偿家属钱款、封口,或者找媒体以及主管部门删除和谐稿件,以为如此就真正解决了问题,完美的应对了舆情。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时代,新闻可以网站后台或者专业技术人员删除,但一些网络论坛自媒体、民间舆论场能完全删除么?社会影响能因此清除么?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失去公信力,实际上要是到建立公信力很难,正如一个品牌,失去却极为简单,可能仅仅因为一件事,一个行动甚至一句话,删掉的是信息,删不掉的是民意。
应对网络舆情不仅仅是网络技术和执政理念的问题,更时对于人性与责任的严峻考验,从某种角度讲,一个执政者(含企业家)的应对舆情(媒介素养)的公关能力就是其能力的体现。
我们都为人父母,换成我们自己,谁都无法将孩子意外死亡的原因归咎于心理脆弱,除心理因素外,更需要法治、公平和良知。
或许,明天我们也会遭遇意外,如果我们今天不支持公道,选择观望,明天谁又能为我们主持公道?
公平正义从来都不是雾里看花和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用法律维权,推动整个社会进步,如此人民才会更有尊严,国家才会更繁荣昌盛,社会才会风清气正的和谐。
希望孩子能够早日在天堂安息,希望尽快还原事情真相,违法犯罪或失德者能得到法律和道德惩戒。
人不能总背负着侥幸苟且,总要面对现实,不论我们是否情愿,因为真相就是真相,不美好但也不残酷,该来的终究要来,如果正义太迟来,那就不是正义了!
因为有的人永远都看不到,对于他来说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