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宇   自学成才的思想者


 陶凯龙 报道 近日,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自学成才的黑龙江作家林振宇最新作品《中国人的另一面》在全国新华书店热销。


谈及个人创作的的经历,记者了解到林振宇1976 年出生在黑龙江小兴安岭汤旺河畔十里钢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16岁那年,林振宇初中毕业,公费考上了当地一所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西林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当上了一名工人。在随后的几年里林振宇不断自学先后考取大专和本科学历。

psb (3)

而那一段经历是林振宇最难忘的,在繁忙的工作中,林振宇常常把书揣在怀里,每当有工余休息时间,他就趁那些工友们或抽烟,或闲唠嗑的空闲,闪在一旁,从怀里把书掏出来,赶紧看上一会儿。那时,他的学习环境太艰苦了。在烟雾缭绕的厂房里,在震耳欲聋的电炉的轰鸣声中,在昏暗的灯光下,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他一有机会就把书拿出来,抓紧瞄上几眼……


作为一个普通焊工的林振宇,有时候为了处理炉顶漏水事故,电炉刚出完钢,他就得操起工具冲上去。此时的炉温有近千度,那灼人的热浪袭来,几乎让他窒息。他脚穿的胶鞋,踩在那通红的炉盖上,都被烫得“吱吱”冒烟,身上的衣裤都被烤糊了,虽然他手上戴着厚厚的“大巴掌”,但是他的手背仍然被高温烤出大水泡……每次处理这样的抢修事故,就像被扒了一层皮似的,可是林振宇还是硬挺过来了。等他从炉上下来,缓过劲了,又拿起了他的自考书,像着了迷似的读了起来。


他感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只要一拿起书,不管干活有多累,也不被外界干扰,心如止水。鲁迅就是他的榜样。这时候,被炉前工看到了,就嘲笑他,说装啥呀,电炉轰轰响你还能看进去书?你要是能考上大学,太阳都得从西边出来,哈哈哈……这话深深地刺痛了林振宇的心,对此,他选择了沉默,但在他的心里却憋着一股劲儿。


由于长年倒班,晨昏颠倒,休息不好,加之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1998年,他感到健康出现异常,大脑像灌铅似的,昏昏沉沉的,心慌胸闷,整日失眠,痛苦极了。他不得不去医院检查,最后被确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吃了许多药也未能全愈,但林振宇仍然坚持上班和学习,从未间断过。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业余新闻工作者,林振宇才写的新闻报道先后在《中国冶金报》、《黑龙江工人报》、《伊春日报》等都有他刊发。先后两次被伊春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荣获伊春市授予的“自学成才者”、“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几年下来,他在《侨报》(美国)、《千岛日报》(印度尼西亚)《人民日报》《创作·新思维》《北京文学》《风流一代·青春》《辽宁青年》《才智》《思维与智慧》《华人时刊》《闽南风》《新青年》《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晚报》等31个省、100多个市的上百家正规报刊上发表作品。2005年他的《思想者》散文集终于出版了。


《思想者》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关注。他的事迹被黑龙江伊春电视台拍摄了电视专题版《“钢花”作家》。该书还得到国内大家的认可和鼓励: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称该书写得有特点、有个性;世界诗人大会副主席,中国诗人雁翼称该书是他心灵肥沃土地长出的第一季庄稼,敬佩他的意志,更敬佩他心灵里“不长草”,才有这些收成。2006年,经黑龙江省作协五届五次主席团会议讨论,正式批准他成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谈及2012年9月出版的《中国人的另一面》一书所揭示的国民性,林振宇表示中国人的另一面并非全是劣根,也并非否定了一个民族。它就像中国人的一面镜子,照见自己哪儿脏哪儿丑,然后让我们反思,应该如何自我完善,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这实在是太重要了。有了这面镜子,我们就可以不时地自省,检点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虚心而温和地接受别人的批评,我们的民族才能不断地文明和进步,日渐变得强大,从容而自信地走向未来。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这意味着一种自我反省、批判和改造的力量,更是探查民族、国家是否真正强大的重要标尺。如今我们国家真正强大了,才有勇气正视自己,同时也彰显了一个大国应有的气魄和风范。


   在林振宇的身上,可以看到了四种可贵的精神:树立理想、献身祖国的“小草”精神,自强不息、抗争命运的“犟松”精神,挤钻苦读、立志成才的“钉子”精神,苦己甜世、无私奉献的“蜜蜂”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四种精神,林振宇才如一块有梦想的“石头”,倔犟地开花了。而这四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更是“伊春精神”的生动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我们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尤其需要学习和弘扬这几种精神。林振宇的先进事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激励和震撼,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