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春秋之

乡村的爆米花


                   文  陶凯龙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多难忘的事情,甚至说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人都喜欢怀旧,是因为逝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对于美好的事物来不及细细品味就已经犹如云烟消散。


   我的童年时光是我最难忘的。在东北农村的乡下,在那遥远的深山......

http_imgload_副本

   从物质上说那个时代应该是贫瘠的,没有家电也没有各样的零食,但是最快乐的。


   快乐从来与物质无关,只是从内心深处的一种甜蜜美好的感觉。


   而我独喜欢乡村的爆米花。


   玉米是我的家乡的特产,秋收以后大多数都卖到了粮库,留一部分做种子以后,期于的就作为食粮。做法也就随心所欲,崩爆米花是其中的一种做法,但是对于牙口不好的老人来说应该少吃。


   爆米花在加工时,通常是将玉米 (许多谷物和杂都类都可以) 置于特殊容器中的加热,对于喜欢吃甜食的来说必须要加一些糖精,淡淡的香甜味道会增加食欲。玉米处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锅内的温度不断升高,且锅内气体的压强也不断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米粒便会逐渐变软,米粒内的大部分水分变成水蒸气。由于温度较高,水蒸气的压强是很大的,使已变软的米粒膨胀。但此时米粒内外的压强是平衡的,所以米粒不会在锅内爆开。


  然后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我们捂住耳朵等待机器盖子被打开,爆米花的美味让我们垂涎。在很小的时候以为崩爆米花锅是神奇的,长大以后通过文化知识才知道是玉米被突然释放在常温常压下,锅内的气体迅速膨胀,压强很快减小,使得玉米粒内外压强差变大,导致玉米粒内高压水蒸气也急剧膨胀,瞬时爆开玉米粒,即成了爆米花,同时玉米内部的结构和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是正常的化学反应。


   据说爆米花是发明于宋代,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 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 在新春来临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 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宋人把饮食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而对于农村人是不讲究美食的历史的,他们注重的实际的效果。


  父亲说他们小的时候根本没有崩爆米花的专用锅,都是用做饭的铁锅烧热以后放掺上沙子的玉米,直接人工炒。通常是一锅有很多都没有花,也就是说没有膨化开,大多数是很硬的那种。即使如此,在他们战乱的年代里也是不经常吃的。


  我们能够随时崩爆米花用姑姑的话语说是有福气,掉到福堆里面去了。


  在那个时代,爆米花是我们的零食。


  特别是冬季的时候,最早去升炉子的学生用炉盖子就可以炒爆米花。在课间嬉戏的时候,吃爆米花和水果糖简直就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我对爆米花是有感情的,正如我的故乡一样,因为它伴随了我16年的时光。在那贫瘠的时代,它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采,凭添了许多浪漫的回忆。


  如今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随处可见的售卖的高档奶油或者巧克力爆米花,应该说无论从营养口味和健康方面都比我小时候要进步很多,但是对于都市的雍容华贵爆米花我是拒绝的,它缺少的是一种我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感觉,或许我是迂腐的,但是我仍然怀念乡村的那种原始简单的爆米花,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