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陶凯龙:用智慧和文化助力公益慈善
(杜英 邵唯一 )报道 记者是社会的良心,公益是社会的善心,媒体人与公益的结合,让社会的正义与仁义彰显,正能量持续传递。
陶凯龙是80后青年作家、学者,作为高级社会工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拥军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近日在东北沈阳策划公益爱心活动时,笔者走近陶凯龙,进行了采访。
听闻作家陶凯龙老师是通过图书馆里馆藏图书东北民俗文化集《那年那月乡村纪事》,洋洋洒洒30多万字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代雷锋郭明义曾经阐述公益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时多参与公益活动,弘扬正能量!”陶凯龙表示。
据了解,多年来陶凯龙在北京媒体工作曾推出众多公益榜样人物和组织,‘中国第一家环保组织发起人刘德天、爱心中国网海合龙祥、军旅歌唱家金波、军旅词曲作家孔维海、老艺术家陶玉玲、谢芳张目、全国劳模刘双、中国好人杜丽梅、民间抗战博物馆吴先斌、草根爱心摄影师王博、伤残老兵张际元、沟帮子福全爱心团队刘福全、公益书画家王岩、栾义家、傅继英、任传令、张斌、石聚智、李庆军、樊文武、蒋德生、贺本荣、作家范彧、 阎培举等,公益组织如刘双爱心志愿者团队、沈阳金源技校等。
陶凯龙不仅仅亲自参与爱心助学与拥军等,更组织策划参与多场爱心活动,如第三届中国公益春晚、首都文明志愿服务、慰问抗战老兵、走进共和国礼炮部队慰问、道德模范进校园、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公益大讲堂等。
“民间公益组织一没钱,二没权,只能靠智慧和文化助力公益慈善,这就需要更多有思想的正能量人士加入。用智慧和把传统国学传承人士、书画界名人、演艺界明星以及各领域专家文化学者融合一起成为大平台,用公益活动形式出现,为国家、社会和企业打造新型文化。”陶凯龙说。
因为有良好口碑以及社会资源关系和新闻媒体资源,陶凯龙常常奔走于各种社会组织机构、政府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协调,所参与的公益互动大多得到政府、社会认可,各大媒体均有报道。
“很高兴的是家人和朋友、同事很支持自己做爱心公益慈善,没有他们做后盾,自己公益路会很艰难!”
因为做公益慈善活动均为自费,涉及到路费、通讯费及捐款让他每月工资几乎所剩无几,不仅如此,陶凯龙出版的《那年那月乡村纪事》稿费均购买图书无偿赠送给各大高校以及省市县区图书馆做馆藏,传播东北文化,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辽宁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讷河市图书馆以及部分军营、研究机构等均有馆藏。
而为了更好服务公益,先后学习法律、心理咨询师、网络舆情管理、策划公关、国学等专业。
“人活着,不能总是为了自己,应该做些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情!”陶凯龙如是说。
而其本人在文学比赛以及公益活动均颇有成就:“万商联杯让爱飞翔”全国公益征文大赛特等奖、全国“黄河杯”文学艺术大奖赛金奖、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安利”好新闻图片大赛银奖、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三等奖等先后被评为全国拥军先进个人、中国金牌绿色厨艺大使、优秀公益记者、优秀志愿者等殊荣,同时担任多家组织机构、学校的德育顾问、宣传总监和新闻发言人。
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地方政府管理研究所、抗战史研究会、中国双拥联合会、庆王府书画院、中国民俗文化学会等担任社会职务。
而其背后是艰辛的付出,也难想象。陶凯龙坦承自己多年来几乎从来没有午休过,时间都是在学习和读书度过。
“不学习,便落后。昨天代表过去,今天才能创造未来!”
而针对目前国内网络舆情管理难度的新课题,正精心创作党政干部应对网络舆情专业书籍,让公众熟知网络与相关法律,做中国好网民,该书预计下半年可以出版发行。
原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同事李主任对于陶凯龙立身公益表示支持和赞赏,会一如既往支持公益。
面对目前国内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现状,陶凯龙不无担忧的说“近十年来我国公益慈善捐款总额从2006年近100亿到目前1000亿左右,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6.7万个,涉及扶贫济困、救灾助学、环保拥军等多领域,发展很快,应该说为彰显美德、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也应该看到公益慈善现在也成了部分个人、组织敛财的工具和一些企业机关争取名声荣誉的手段!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莫让公益慈善公信力受损!”
实际上,中国千千万万个公益记者(亦是公益志愿者)正通过新闻报道的力量,一次次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为社会带来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唤醒公众公益意识,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尽职尽力,相信明天公益事业将遍布华夏大地,让人人参与公益并成为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