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旅游局长 淄博烧烤 流量与留量考验的是政通人和

                                文  陶凯龙

淄博火了,意料之外却又意料之内,或许,千里迢迢只为去吃一顿烧烤么?

相信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疑问,要知道烧烤作为传统饮食文化,仅在北方出名的就有锦州烧烤、齐齐哈尔烧烤享誉国内,可现实是很多东北人不远千里只为吃一顿淄博烧烤。

微信图片_20230429221135_副本

这背后什么原因?

淄博烧烤为什么会火?

去年5月,山东大学1.2万名学生被转运到淄博隔离。隔离期间,当地为学生提供了餐饮和后勤服务。而最后一餐,当地政府甚至包下了一个区的烧烤店为学生饯行,离别时,学生们留下感谢信表示,春暖花开时会再来淄博吃烧烤。这也成为淄博烧烤走红网络的源头。

齐文化博物院院长马国表示:当地政府和人民对他们(隔离大学生)的呵护超过我们孩子,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没这么小心过,说实话。没想到这些孩子非常懂事,他们像一群飞走的燕子,又飞回来了,这是让我很感动的!

随后,淄博市民热情到反常的操作在网上掀起了更高的热度。比如,五一期间预定酒店坐地降价,收拾出私人房间让外地游客免费住宿。

除政府的努力,淄博赢得的广泛好评也来自每个淄博民众的珍视和付出。不少市民表示,会时刻注意言行,生怕给淄博抹黑,维护淄博美好形象,成为当地民众自发自觉的一场人民行动。

后疫情时代经济低迷,文化旅游自然成为地方增加经济发展的硬指标,于是一批旅游局长亲自上阵扮侠客、圣贤等通过互联网引流,可谓煞费苦心,“每天都有一个文旅局长挂在热搜上。”用这句话形容当下文旅界的一种时髦现象绝非言过其实,虽有夸张,却道出事实:文旅局长们的确越来越卷了。

文旅局长为旅游代言是好事,是创新工作方式和深入民众的一种体现,也是在积极适应社交媒体时代的新工具、新场景。但大量模仿式的出现,容易造成的公众审美疲劳,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从“看着好玩”到“我想去玩”,也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除了拼装扮、拼颜值、拼噱头,更重要的是拼旅游创意和服务,把拼劲用在刀刃上,同时,基础性工作尤为重要,比如不合理低价游、黑导游、宰客餐馆的治理,旅游环境的改善。

微信图片_20230429221141_副本

流量能否转化为“留量”需要太的是事情去做,“留量”能否长久,更取决于当地是否政通人和。

从表面看,到淄博吃的不是烧烤,是扎堆一起的狂欢,被压抑很久的释放,但更多的是体验人情温度,可以说,淄博火的不是烧烤,是政通人和,是民风淳朴,是真诚,是上下一心,烧烤是表,人文是里。

正如淄博文旅局长所言:“我们的城市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找突破口,是那帮感恩的学生们,让我们的城市展现在了大众的面前。我们这里无论是领导,还是全体的市民,竭用感恩的心来回报大家,只要大家不嫌弃,我们竭尽全能。愿五湖四海的朋友们,能够来这里感受到我们淄博人的温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老百姓不愿消费,是老百姓愿意消费到愿意的、心情舒畅的地方!大家不是真的要吃烧烤,而且去感受淄博人民和政府官员实实在在对游客的热情,从上到下真心实意的把游客当家人,不排外,没欺诈!

微信图片_20230429221125

反观很多城市,急功近利,有些商家唯利是图,缺少了这种胸怀,这种境地,一个地方经济红火,能够长久的绝不是景观特色,而是人文内涵,实实在在的表现,毕竟公众看的是实际。

淄博火了,很多地方前去考察,烧烤技术不难,难的是人文生态的复制,毕竟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如何,相互之间的默契很重要,更不要失去公信力,管理者做好服务。

微信图片_20230429221155_副本

相信,只要淄博能够继续保持这个状态,即便出现一些小瑕疵和毛病,问题也不大,公众具有包容心态,网络具有自净功能,正如广告词所说:好客山东。

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能够向淄博一样火的让人放心,让人心情愉悦,因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