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找本书

      文 纳兰佩鸿

周末晚上在家追剧,妻子看完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意犹未尽,问丈夫:还有没有下部?丈夫说有,然后就睡觉去了。睡到后半夜,妻子把他叫醒,说我找了大半宿也没找到。丈夫来到电脑前看到,妻子在百度里输入的是:第二滴血。

这种笑话,在我身上也发生过。

三十多年前,应该是1992年或者是1993年,那时我刚毕业,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兜里的钱却不多。爱看书的我,除了去新华书店,就是逛街边的旧书摊。记得有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和同学骑自行车回家,在北门口见一跛脚老头儿正在卖旧书,就把自行车支在路边,挑了几本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640_副本

那次买的书,有一本《再见,船长》,读来特别难忘,一直珍藏到现在。这是一位叫黎珍宇的深圳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写了一位年轻女性三十多年的漫长成长心理,汇集了她的爱情观、人生观甚至是性心理逐渐从朦胧走向清晰沉稳的内心感触及记忆。尤其在80年代末期的时代背景下,主人公是对爱情近乎宗教般的痴狂和求索是全书最值得关注的焦点。

这本书有个副标题:1956年出生于中国的亚当与夏娃(第一部),我想,既然有第一部就一定有第二部,于是我也像找《第二滴血》的那位妻子一样,努力地找《再见,船长》的第二部,书店里找过,旧书摊里找过,在本市找过,出差去外地找过,十多年前开始接触孔夫子旧书网,也在那里找过。都是很遗憾,一直没有找到第二部。后来在一个旧书摊上找到了黎珍宇的另一部小说《界河儿女》,书中写了生长于深圳河边上的一代青年人经历过的时代变迁与心路历程,读来感觉与《再见,船长》相差甚远。

再后来,又多次在网上搜索黎珍宇的百度百科,很简单:1956年生,女,出生于广东深圳。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再见,船长》、《生命的湖》、《无土流浪》、《界河儿女》,诗集《女性的发现》,短篇小说《高楼净土》、《这里没有红灯区》等。

所以我一度怀疑,黎珍宇写完《再见,船长》的第一部就改道写别的去了,第二部根本就不存在。

然而贼心不死的我,一想起《再见,船长》这本书就忍不住搜一搜,结果在网上搜到了一篇2010年7月4日《深圳特区报》的一篇题为《五朵金花初绽》的人物通讯,介绍了五位深圳女作家,其中就有黎珍宇:当人们再读到她的长篇三部曲《再见船长》、《生命的湖》和《无土流浪》的时候,不禁为这位深圳儿女的成长大声叫好。

此刻我才如梦初醒,我犯了前面说的那位妻子的错,一个劲儿地找《再见,船长》的第二部,如同找《第二滴血》一样,累死也找不到。

有了这个信息就好办了。我打开孔夫子网,输入《生命的湖》和《无土流浪》两本书名,哗啦一下就出来一大堆,仔细一看,书的封面上分别写着:1956年出生于中国的亚当与夏娃(第二部),1956年出生于中国的亚当与夏娃(第三部)。于是欣喜,下单,购买。书的品相都不错,而且价格便宜,每本两三块钱,加上邮费还不到十块钱。

如同找到了一个失散三十多年的孩子,书近情怯,心里感受还是很复杂的。二十岁读《再见,船长》的感觉,还能在五十多岁读《生命的湖》和《无土流浪》时找到吗?那么,我是单纯在找书吗?还是在找逝去的青春,以及青春岁月给人生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