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秘密”
文 褚朝新
我的老家,过去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县域人口密度一度是湖北第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家有几个特殊的群体,日子相对优渥,让农业大县的绝大多数人羡慕。
第一个,是棉纺厂的职工。老家是传统的棉区,计划经济年代和改革开放的头十多年,棉纺厂是一个好单位,福利好、收入相对较高。这跟当年武钢的职工在武汉人中的地位很高是一样的。这类企业,当年有自己相对完整的运行体制,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工人们有很多特有的职工福利。
很多年,我的父母种植收获的棉花,不能随意卖,只能卖到镇上公家指定的棉花收购站。后来,市场逐步放开,先是乡镇之间的价格出现差别,有的乡镇收购价格稍微高一点,于是其它收购价格低的乡镇的棉农就会考虑去收购价高一点的乡镇卖。有那么几年,我老家乡镇与其它乡镇的交界处,常常有稽查人员蹲守,防止棉农跨区域卖棉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棉花不再统购统销,棉农可以随意卖自己种植收获的棉花。近几年,我每次夏末秋初回乡总会遇到开着三轮车在村里子叫喊“收棉花”的棉花贩子。棉农不用出门,就能卖掉自己家收获的棉花。
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棉纺站撤销了,棉纺厂也没落了,后来甚至倒闭了。
老家第二个特殊的群体,是盐厂职工。我老家有丰富的盐矿,若用专业术语讲叫有井矿盐资源储量大,属于产盐大县。隔壁还有一个县级市,盐的储量比我老家县还要多,也是产盐大县。
跟棉纺厂一样,盐厂很多年都是一个好单位,盐厂附近有些村子也因此受益。一些被盐厂占用了土地的村子,全村人的电费都由盐厂出。
盐厂如今也不复往日的辉煌,没落了很多。但盐厂的没落,不是因为盐矿没有了,也不是因为盐的产量不足,而是因为中国的盐太多了,到处都是盐矿、到处都有盐厂,而我们每日需要的盐非常有限,供大于求了。
老家的盐厂虽然没落,但比棉纺厂好,没有倒闭,至今仍在生产。
生在产盐大县,从未担心过盐荒。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后,我受报社派遣赴日本采访了半个月。在日本采访期间听说国内很多人在抢盐囤盐,觉得十分荒唐。没想到的是,昨天又有很多人开始抢盐囤盐了,看来很有必要跟大家普及一下我们这个国家关于盐的基本情况。
2014年,湖北官方发布的消息称,仅仅是湖北的井矿盐储量就有2890亿吨,远景储量7900亿吨,保守估计,够全湖北人吃20万年。
大家算一算,仅仅湖北产的盐是不是就够大家吃无数辈子的。
不说湖北全省的盐储量够全国人吃无数辈,单单位于青海省乌兰县境内的茶卡盐湖就够大家吃了。茶卡盐湖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现储盐量就高达4.48亿吨,氯化钠含量高达94%,可供全国人民使用约85年。
大家看到没,仅仅是乌兰县的这一个盐湖产的盐就够全国人民吃85年。
青海还有一个很大的盐湖,叫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镇,是中国最大的盐湖,盐储量达600亿吨以上,据说这里的盐可以供全国人民吃6万多年。
事实上,中国产盐的地方很多,远不止湖北的几个县市和青海的乌兰县、格尔木市。所以,怕近几年没盐吃的担心,真的是很无知。
我介绍的上述信息,并不是什么秘密,这些信息也不是今天为了平息大家的恐慌才临时由某个部门发布的,而是日常的公开信息,稍微用手机上网查一下就能查到。
如今手机普及,网络被利用得越来越频繁,大家花在手机网络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但感觉大家从手机和网络中吸收和学习到的有用知识并没有相应增加。虽然网络上的信息很多是被污染过的,但当你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时,经过比较和常识性的推理,你就不会愚蠢到去抢盐。
现在真的不用担心没盐吃,要操心的是吃好一点的盐、健康一点的盐。湖北的盐就很好,产自我们自己脚底下,绝对没有核污染,抢盐就抢湖北盐。
褚朝新
2023年8月25日
来源(chuzhaoxin 衣者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