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和:“道”是为师之本
清华大学教授 谢维和
从中国教育历史发展来看,师道尊严最重要的是“道”。师生关系不是师承关系,更不是简单的“仁爱”关系,但要得到最基本的道,师承也是特别重要的。仁爱简单来讲就是孝、慈和同情 。《淮南子·修务训》说“ 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仁爱是有传统的,仁爱最根本的基础是道。“礼之用,和为贵”,礼是规则是道理,和是指在实施运用贯彻这个道的手段,手段应该是柔和的,而不是刚硬的。所以讲仁爱最重要的是道,在实施这个道的过程中来讲仁爱。“道”是仁爱的第一个内涵。
中国政治文化有一个基本信念,国家制度或国家治理一定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西方教育与宗教是分离的,也就是说信仰培育与知识传授是分离开的,而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很仪式化的宗教,所以信仰、志向培养大多数是要靠学校来完成的,教师的仁爱就显得非常重要。仁爱第二个内涵是“敬”,用敬来替代仁。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说主敬为涵养之要。所谓主敬就是能够有志气,率气持志,能够把自己的气控制住,能够持志,主敬就是持志。“志向”是一种具有统领性的品质,也是道德素养的基础。没有这种“志向”,一切的道德培养都是妄谈。
基于以上认识:如果教师不能够体现“道”、不能够代表“道”,不能够去以身作则率先实现和实践“道”,那么何谈“仁爱”呢?又怎能获得师道尊严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教师师德建设首先是自己要把道扶正了、贯彻起来、弘扬起来,才能够从根本上赢得学生的尊重,成为一个仁爱之师。
版权声明:凡本网刊发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作品具有独立版权,受法律保护,如需转载应注明出处及作者姓名,本网法律顾问为中国法学会会员、律师(北京)葛树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