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教授王杰:德行教育——家教之最重要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德行品格的教育最为重要。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人的问题、德行的问题、根基的问题。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德行与能力相比,德行更重要。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肯定是做人的教育,这一点无可否认。如果你想让孩子走得更远,一定是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品德的教育、做人的教育绝对是要放在首位的。 

微信图片_20230224101247

记得蔡元培先生曾经讲过:影响孩子一生的,不是考试分数,而是人格修养。所以,做父母的,如何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习惯的谦谦君子非常重要,这样能让孩子走得更远一些,而不是让孩子走以后摔倒,摔倒以后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我们可以时常在各种新闻媒体上看到一些令人心酸的案例,涉案人员几乎个个是学霸,但是却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自身修养出了问题,进而从学霸变成了学渣甚至是罪犯。


家庭教育,做人的教育,应该放在首位,让孩子从小要懂得诚信,从小要懂得敬畏。什么叫敬畏?敬畏就是敬重和畏惧,就是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不能够触碰的,是要感到畏惧的。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朱熹讲“君子之心长存敬畏”,绝不能“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要学会讲规矩,学会有敬畏之心,学会有廉耻之心。人和禽兽之间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人知耻而禽兽不知耻,知耻才会有所不为,不知耻,则会胡作非为、胆大妄为。如果一个社会上都是一些恬不知耻的人,我们的社会如何能够和谐安定呢?


另外,还要讲自律。自律其实就是把自己管好,做父母的只有先管好自己才能给孩子做出表率。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做父母的自己每天吃喝玩乐,却让孩子坐那儿学习,孩子学好的可能性能有多大?“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做父母的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楷模,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是小手牵大手,而不是大手牵小手。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某些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向孩子学习。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一些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有很多人思维是不健全的,在看待问题时,总喜欢看负面的东西,甚至把他人身上的缺点、社会发展中的不足无限放大。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把培养孩子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另外,修身做人、正己立德,这就是咱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要大力弘扬。


品德的教育至关重要。那什么是品德呢?品德就是一个人的节操,一个人的操守。古人把品德和能力的关系比喻成树根和树枝、树叶的关系,品德是树根,学识是树枝、树叶。树根和树枝、树叶哪个重要?当然是树根重要。另外,如果说能力是刀子,那么德行就是掌控这把刀子的人。刀子无所谓对错,能力无所谓好坏,但是谁掌控这把刀子最为重要,什么样的人有能力最为关键。从这个方面来讲,培养孩子的德行,远远要比培养其能力和学识更重要。如果只重视孩子的学识,只关注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孩子品德的涵养和修养,那么最终很难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材。正如康熙皇帝所说:“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一个人如果光有能力,光有本事,光有学识而没有德行,又有何用?一个没有德行的人,能力越强,本事越大那么他的危害就越大。所以,中国从古到今对学生的评价没有改变,对学生的教育从西周以来就是这样:8岁上小学,15岁上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和我们今天一样有考评,考评时将德行放在首位。如果德行不好,则永不叙用。


 再如《三字经》里所讲的“首孝弟,次见闻”,“孝弟”是一种德行,“见闻”是一种见识。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只有先把德行修养好了,行有余力,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大家都知道,孔子的学生是分科的,而其中最重要的科就是德行科,由此可见,德行的重要性。另外,无论是我们今天评价任何一个人,还是古代选拔任用人,都是把德行放在首位。比如,曹操唯才是举;唐太宗说:动荡年代用器才是可以的,但是和平时代用人绝不能只用器才,那一定得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我们今天评价学生也一定是品学兼优,把学生的“品”放在第一位,一定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评价一个知识分子也是讲“道德文章”,还是把“道德”放在“文章”的前面;我们评价一个艺术家一定是讲“德艺双馨”,把“德”放在“艺”的前面;我们评价一个执政的官员一定是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官员的德行放在首位。所以,重视德行在中国文化中,就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始终。在家庭教育中把做人的教育、品行的教育放在首位,永远都不会错,这才叫“为儿女计深远”。


在德行和财富的问题上,德行依旧是非常制约人的一个方面。在这个方面,古人也讲到了“厚德载物”。“厚德”,积善成德,积小善成大德。只有“厚德”,才能够承载身后的财富、名誉、权利、地位、光环,等等。如果没有德行支撑,这些身外之物就能把人压垮。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关于德行的教育,我们可以从两个视角来思考:一个就是德行和能力,所以,不要只是把孩子的成绩放首位,而是一定要在注重孩子的知识培养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德行培养。这一点我们做父母的绝对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另外一个就是德行与财富。如果一个人没有德行,即使有再多的财富最终也保不住。所以,儒家讲“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仁者无忧无惧,“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在古代,有很多人在当了官以后不仅没有徇私枉法、以权谋私、中饱私囊,而且还能既把家庭管理好,又把辖区治理好,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不敢做任何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妄取、不苟取、不敢取,宦海归来两袖空,官清赢得梦魂安。这些人治理社会,治理国家有大智慧,在家庭教育方面同样充满大智慧。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有德行就可以保住人生的一切。

另外,德行不是空的,它是能落地的,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它通过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言谈举止来表现,比如孩子讲不讲礼仪,有没有善心,有没有爱心,有没有慈悲心,有没有平常心,讲不讲诚信,讲不讲廉耻,讲不讲敬畏,讲不讲知行合一,等等。通过这些是能够展现出一个孩子或父母的品行高下的。


孔夫子说“听其言,观其行”,而不是“听其言,信其行”。现在社会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知行合一,说和做两张皮。明代李贽在《三教归儒说》中说:“人益鄙而风益下矣!无怪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说一套做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人在当今社会上依然存在。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什么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却是非不分,这在我们中国文化中也是不提倡的。


我们做父母的在一开始就应该有这种意识,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人表面看就是一堆肉,但是指导人的,实际上是价值观,是人生观,是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最实的东西。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初心,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是指引我们肉体前行的航灯。就像我们人的一口气一样,这口气看起来很虚,但是没有这口气,人就无法继续存活。所以,做父母的在生养孩子的时候就应该好思考让孩子树立怎样的价值观,而不是只知道去内卷。


德行的教育应该放在家庭教育的首要位置上。这句话看起来很虚、很空,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实的。从古到今有无数的案例,昭示了这一点。父母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引导孩子,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决定了孩子的一生,甚至决定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未来。

(文字部分根据王杰老师授课视频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