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军旅资源 沈阳军研会助力乡村振兴
4月7日,辽宁省沈阳军旅传统研究会负责人高学权一行10人,赴辽中区老大房镇,就退役军人如何助力乡村振兴问题走访调研,开启了军研会新领域、新任务的探索之路。
走进乡村 学有所得。
辽中区老大房镇党委、政府相关领导热烈欢迎调研组的到来,镇党委书记李强、镇长赵祯、副书记丁祥芮、副镇长王岭、武装部副部长王宏连及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活动。
军研会调研组与老大房镇领导合影
调研组一行首先观看了老大房镇宣传片,赵祯镇长做了镇域基本情况介绍。该镇位于辽中区西北部,辽河西岸,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乡镇。曾是辽沈战役进攻部队途经及集结之地。从唐宋时代就以手工业作坊而闻名。近几年,镇党委、政府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为理念,经济发展势头很快,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生活条件逐年改善,乡村面貌为之一新。区域内有著名的沈阳博阳饲料、正发禽业屠宰、万顺通面粉加工等企业。特色农产品有丁家蛙田米、特色花生、大葱、独头蒜、地瓜秧苗、高粱白酒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
镇党委不仅重视塑形,更重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红色教育深入人心,文明风尚明显提升。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建立了党史馆、雷锋纪念馆,用红色文化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
李强书记介绍红色教育情况
赵祯镇长介绍情况
走进乡村,耳闻目睹,让调研组一行人看到了该镇干部的年轻有为,看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希望,看到了特色产业的广阔空间,也看到了乡风乡韵、乡景乡味,这是新时代提振乡村精气神的宝贵财富,给调研组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迹。
深度融合 共驻共建。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大课题,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容。概括地说,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从硬件上说,主要解决好“物”的问题,包括:如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牢乡村振兴的根基;如何做大做强种养业,发展特色产业,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让农民留得住、能就业,快致富;如何推进农村道路、饮水、农房等基础性建设,解决好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问题。从软件上说,主要是解决好精神层面的问题,包括如何加强党的领导,选好配好乡村带头人,放开手脚,敢担当、敢作为;如何强化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如何加强农民思想引导,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
调研组感到,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军研会自身能力有限,解决不了更多的问题,但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同时,根据自身能力和资源,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调研组建议,军研会要与老大房镇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做好事,办实事,优势互补,融合共建。
高学权同志在座谈会上发言
践行笃行 举措可适。沈阳军研会,是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注册组织,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调研中,实地研究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于适当时机,联动退役军人企业家,走进乡村,投资帮扶,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帮扶老大房镇140余名退役军人带头致富,并辐射引领他人;联合退役军人专业人员,深入乡村,进行产业指导,传播农业科学知识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组织专业人员,走进乡村,传授网络直播,带货直销当地农副产品,促进乡村数字化发展;把红色文化送进乡村,送进校园、企业、农户,传播红色精神,推进家风家教,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帮扶困难儿童,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排忧解难,奉献爱心;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宣传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绿色和生态保护;组织退役军人医疗小分队和法律服务组,深入乡村义诊,实施法律服务。
最后,高学权大校,从退役军人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讲了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可亲性。乡村振兴,不是哪一级政府,哪一个乡村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要全员参与,人人有责。浅看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深看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问题,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二是可近性。广大退役军人,受党和部队培养教育多年,有人才,有能力,不能当旁观者,更不能做门外汉,要亲近乡村,建设乡村,堪当重任,争做先锋和模范。三是可信性。军人在社会、在老百姓心中,有着广泛的信誉,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力量。把退役军人组织起来,充分利用军旅资源,以战斗姿态,投入乡村振兴大潮,不仅有利于激发乡村乃至全社会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推进退役军人队伍的全面发展,从而集聚力量,整合资源,打好乡村振兴的攻坚战。(陶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