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缘 推开心灵之门 欢迎回新家
文 陶凯龙
每次取快递,熟识的快递员总是热情地说:“就知道是您的快递,因为都是图书!”
我莞尔一笑,家里多了些新成员,总是欣喜的。
从小在乡村,读课外书(被亲友称为闲书,有不务正业的意味)是不易甚至是奢侈的,偌大个屯子,从街东走到街西,家有图书的寥寥无几,有个别的也多事传奇案件杂志或武侠小说,多为残缺不全。
即便如此,也总是费尽心机的借出,如饥似渴的阅读,成瘾,难以自持且自得其乐。
母亲总是不厌其烦的唠叨,别总读闲书,好好学习才有出息。
尽管如此,偶尔还会偷偷攒下私房钱为我去镇里书店租书,几遍在人生最后的弥留世间时刻,她依然偷偷给了我二百元钱让我买书,而今那几本书也成为母亲留给我的遗物。
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别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要学而优则仕足矣。
而我,对于踏入仕途做官是不感兴趣的,也没有那么多志向和抱负,恬静而自然,做自己,做喜欢的事就足够,无须多财多福,有一陋室栖身,粗茶淡饭果腹,与书为伴,是生之乐趣,活之幸福。
父亲常常幽幽地说,“读书吧,走出大山,进城做个城里人,从政做官,学法律当律师,学新闻当记者,这三种职业咱不受欺负,能抬起头,就够了!”
经历半生风雨的父亲在他的经验和意识里,只有这样,才是争气的,光彩且有面子。
特殊的年代有特殊的火热也有特殊的压抑,无法改变的事实,总是让人郁闷不已,有的人苦苦挣扎,改变不了世界也不被世界改变,大多数人选择默认从众,隐居遁世于红尘烟火中,不是快意恩仇,而是心灰意冷向命运低头,向世间认输。
或者,彷徨,做个半醉半醒的混沌之人来聊以自慰。
读书,让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选择了什么样的图书,就选择了什么样的朋友,甚至选择也什么样的生活,一生不离不弃,正如一些真朋友,忙时各奔东西,闲时一杯清茶品味半天,拾起些许灰尘覆盖的封皮,彼此毫不嫌弃,更不说冷落,我用双手捧着它,虔诚凝视,那一页页泛黄的道林纸散发着纸浆与油墨的清香,一句久违,一时陪伴,沉醉其中似温柔乡。
一本本书,伴着我成长,让我慢慢的认清了这个世界,与过去割裂,也许成长就是不断杀死自己的过程,得到自由,失去庇护,这就是独立长大的痛苦,坚定不移的东西开始瓦解,新的东西在废墟中重建。
对青春最好的致敬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还好,我能平安度过孩童时无忧岁月,少年青春期的懵懂羞涩,青年的血气方刚勇往直前,直至今日能恬淡面对物欲横流下恪守清贫但坦然自喻独立自由的傲视。
我想每一本书都是世间的精灵,与之相遇且拥有阅读是一种缘分,就像把它带回家,只是一瞥,轻轻地拿在手里,便注定此生常伴左右。
那一本本装帧精美或朴素的图书,皮囊只是灵魂的外衣,心灵才是灵魂的骨血,与其心灵碰撞,发出的声音足以震撼心灵,我们彼此懂得,没有任何障碍,随着时针一点点转动,日月轮回,我们则不离不弃。
很佩服书的恬淡,在角落很久,即便落满尘埃,初心不改,我就在那,一直在,不曾改变,也没有卑躬屈膝的妥协,包容天下,守着光阴和岁月,耐得住寂寞,不苛求洁白无瑕,静静地看着世间繁华。
不像复杂的人,有好名声一定有好品德,有品德就会有人格,也会有性格,有人格的是好部下、好朋友,注定成为不了好奴才,只是多喜欢好奴才,所以具备品德,葆有真诚一定备受煎熬或冷落。
还好,有那些心灵伴侣,只要你不抛弃,不放弃,它定生死相依。
看着书房中四千余本图书就像数千个朋友,常伴我左右,何来寂寞?
莫愁世间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想天下一定是书的天下,不计名利得失,就像所谓的大局,大局是天下的百姓,是民心。
看着那站立或躺或卧的一本本书,我羡慕之余,我想我也是其中的一本,没有君子范儿,也不是栋梁材,只是那或薄或厚的纸张,一张纸的硬度似我的脊梁,可弯曲,但不可断裂,散发着纸墨味道,被世间人称为“奇葩”的个性。
那一本本从天南海北、四面八方,不远千里迢迢新入家的书友,我想郑重的说一声,嘿!伙伴,欢迎你回家!
从此,你、我及我们相守,让缘分一辈子!是友人,亦是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