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天:世界濒危鸟类黑嘴鸥的“保护神”
文 王梅芳
人物档案
刘德天,营口大石桥人,1950年生于天津,盘锦日报社原高级记者,于1991年发起中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刘德天有“黑嘴鸥之父”“黑嘴鸥保护神”之称。他先后荣获“地球奖”“阿拉善生态奖”“中国环境保护特别贡献奖”“母亲河奖”“2009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等奖项和称号。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申报的《黑嘴鸥及其繁殖地的保护》案例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刘德天作为协会代表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平行论坛。
眼下,黑嘴鸥正迁徙南方过冬,刘德天却依然忙碌着,在和他的团队紧锣密鼓地制定着黑脸琵鹭的保护方案。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也是中国濒危珍稀水禽。刘德天说,除了黑嘴鸥,还有很多需要保护的物种。说话间,他跟同事要了面包嚼了起来。他笑着说:“早上煮了俩鸡蛋,着急上班没煮熟,路上咬一口,蛋黄淌到了衣服上,没吃成。我有低血糖的毛病,现在得赶紧吃点儿面包。”
这就是刘德天的日常——30多年来没有休息日,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儿。他是一个满怀激情的人,他的激情来自热爱,在保护黑嘴鸥的过程中,他从不觉得辛苦,任劳任怨。他的付出也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黑嘴鸥保护的队伍,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偶然邂逅开启多年坚守
2022年6月5日,在沈阳举办的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中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论坛上,刘德天在保护黑嘴鸥的阵地上坚守30余年,影响和带动大家共同参与爱鸟、护鸟,使黑嘴鸥数量从1200只增长到1.5万只、50余万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的事迹得到了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的肯定和赞誉。
媒体人出身的刘德天为什么要发起黑嘴鸥保护协会?这源自一次偶然的采访。1990年,英国鸥类专家梅伟义博士带领的中外专家考察团来到了盘锦,刘德天前往采访。当看到黑嘴鸥在大片大片的用碱蓬草搭成的鸟巢里栖息时,他们惊呆了,原来这就是黑嘴鸥的繁殖地。刘德天当时深受震撼和触动,随即连续写了几篇重要的报道。
其间,考察团在保护区统计到黑嘴鸥成鸟1200只、繁殖巢310多个,随后确认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种群的黑嘴鸥繁殖地,当时估计全球的黑嘴鸥种群数量不足2000只。这让刘德天意识到盘锦在黑嘴鸥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当时黑嘴鸥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总觉得这么重要的一件事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宣传,我要行动起来,一定要亲身去保护这些珍贵的鸟类,毕竟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刘德天说。于是在1991年,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正式成立。
2004年,全世界第一个为黑嘴鸥成立的保护站——南小河黑嘴鸥管理站成立,后逐步建设总面积为9100亩的繁殖区,并升级对黑嘴鸥的保护。外人不能再随意进入黑嘴鸥的家园。
发动老年人带动青少年
32年来,在刘德天的影响带动下,省内外的志愿者纷纷加入到保护黑嘴鸥、保护大自然的行动中来。在美丽的盘锦,每天都在发生着为保护黑嘴鸥而任劳任怨付出的故事。
目前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拥有4万多名志愿者,其中有很多老年志愿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在黑嘴鸥保护过程中发挥着自己在退休前的专业优势。这些老年志愿者,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是刘德天“拉”来的。比如:盘锦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曹路能写会画,今年刚退休,就被聘为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的文化顾问;摄影家刘杰曾是盘锦日报社的摄影记者,退休后也被刘德天“拉”到了黑嘴鸥保护协会,拍摄了大量黑嘴鸥在盘锦的生活状态的照片。刊登在世界各大报刊上的黑嘴鸥照片,大多出自刘杰之手。
刘德天发现,沙蚕不仅是黑嘴鸥的“细粮”,而且由于它是软体动物,易于消化,还是黑嘴鸥幼鸟的上乘食物。2015年起,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组成专家团队,商量用人工孵化沙蚕苗播撒湿地的方法恢复沙蚕资源,这一构想得到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最终项目落地并付诸实施。经过3年的努力,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共孵化出沙蚕苗10.6亿尾,修复滨海湿地510亩,为黑嘴鸥重建“食堂”。
志愿者队伍中的一些教师协助刘德天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保护黑嘴鸥从娃娃抓起。他们将环境教育的场地从教室搬到了大自然再到他们创建的环境教育基地。目前,他们已创建了6个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共有16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活动。
在刘德天的指导和带动下,盘锦市有两所学校走进国际生态学校行列,55所学校获评省市环境友好学校和绿色学校,1000余名中小学生获得“绿色小卫士”“环保好少年”称号。
文化搭台汇聚保护力量
地处辽河、大辽河、大凌河三条河流入海口,拥有2165平方公里自然湿地、300余种珍稀鸟类,盘锦,被誉为“湿地之都”,每年有上百万只候鸟在这里栖息繁殖。每年3月,黑嘴鸥成群结队飞回盘锦辽河口繁育后代,直到10月又“携家带口”从盘锦飞往越冬地,形成了独特的珍稀动物生态文化。
媒体人出身的刘德天认为可以借助文化的力量去保护黑嘴鸥。“近几年在民俗学者的帮助下,我收集到许多有关黑嘴鸥的故事,并逐渐确定黑嘴鸥寓意‘吉祥’的文化标签,这能让更多人了解黑嘴鸥并形成保护它们的愿望。”刘德天说。黑嘴鸥的吉祥文化定位很快被大家接受并广泛传播。
在刘德天的带领下,协会的志愿者用多种艺术方式培育黑嘴鸥文化,包括民间传说、小说、书法、绘画、摄影、诗、词、歌、赋、舞蹈、剪纸、刺绣、油雕,等等,近年来生产出文化作品6000余件。现年69岁的程玉琴做了黑嘴鸥灯笼,81岁的佟居生做出五谷画《黑嘴鸥一家》……
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整理出版的《黑嘴鸥传说》一书的3篇文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嘴鸥及其繁殖地的保护》入选“生物多样性100+案例”,于2022年以中英文两种文本向世界发布,广泛传播。
这些作品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精神大餐,对于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来源:辽宁老年报)